金門縣政萬言書(倪振金撰)
願景篇
「因雪想高士,因花想美人。」提到花都,任誰都會想到巴黎。但可曾知道,巴黎曾是一個陰暗又骯髒的城市;但在奧斯曼男爵(Georges Eugene Haussmann)「天變不足懼」的魄力下,有計畫地將市區內60%的的破舊建築;甚至是許多中世紀名勝古蹟予以拆除重建,使整個巴黎脫胎換骨,成為公認的浪漫又獨特的城市。基此,振金在民國八十八五年間即多次呼籲:「片山有致,片石生情,欲重振金門,唯在奧斯曼精神也!」
法國建築詩人波棕巴克(Christian de Portzamparc),認為一個「對象物」並不會產生意象,而是透過美學營造的願景,建構一個閑適恬靜的城市。此種願景,即是一個以生態為承載平台;以藝文為精神泉源;以商圈為物質活力的城市。具體而言,就如同把台北大安森林公園、兩廳院、台北東區商圈結合在一起的功能城市!
就此而言,應重新縣土規劃,將金門規劃為行政區、經貿區、住宅區。禮聘國際大師規劃之;凡建築以外之公共空間、空地、荒地皆應以森林公園之意象規劃之,所有建物皆應以工藝美學、舒適之現代化機能設計之。而建物內之公共設施、空間,則以「園冶」之美學意象來設計。使整個金門島,除美學工藝之建築、林蔭大道、農田外,所見皆是蒼翠濃密,花卉鮮豔,觀光美學之景點。
在此願景下,以觀光景點為點,建構觀光林蔭交通線。例如從水頭至后湖,可以芧山塔、文台古塔、漢影雲根、翟山坑道、后湖海灣為點,沿海域線規劃林蔭步道、木棧步道、自行車道、林蔭車道,而週遭則是遍植草坪及原生喬木,仿舊金山十七公里海濱,規劃出海域景觀。其中有古蹟尋幽、戰爭遺址、海水浴場、生態海域等,供各類人士運用,如此才是發展觀光之至道,並可促進就業人口。
「偉大的建築使人感動;悠揚的樂聲令人心動;旖旎的風光催人行動!」當此先進國家皆已嫻熟城市規畫的願景時,我們還能依戀昨夜的沈香?
現況篇
規劃金門未來時,何妨先平心自問:金門是否有便捷安全的交通系統?金門是否有一流的生活機能?金門是否有國際化的服務理念?金門是否具有便利且綠適能的生活空間?金門是否具有美味養生餐飲系統等條件?其原因即是緣於金門窘迫之現況,與聯合國幸福國家指數:健康生活、知識水平、生活水準等內涵,豈止天地之差而已。
一個現代化的城市,應站在傳統與現代,人文與科技的理念來規劃!就此而言,金門的現況是嚴重不及格的,更別提諸如生活機能差,生活空間欠缺綠地觀念。如此環境,怎有可能吸引高素質之住民?怎有可能吸引高消費能力之觀光客?尤其是,以今日高價位之台金交通,加上霧季的干擾,試問,您會再到金門來嗎?
不僅如此,充斥於坊間那些文化掮客、學壇仲人的夸言;乃至那些自以為文風鼎盛、觀光重地等充滿無知、貽笑大方的迷思;終日或殘燈春夢追敘古事、或閉門造車以自得的夜郎事,均是金門目前積重難返的現況!面對如此現況,主事者是否具有恢宏遠見的器識,才是重振金門之至道。
「別把籬笆築太遠」毋寧是器識的最佳映照;最好不要有籬笆!就如同劉政鴻大手筆請來全球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,來苗栗舉辦唯一的一場演唱會,讓山城不再與世隔絕,不僅可以沐浴在抒情美聲中,更可以同時跨入國際化的腳步。但試問:「若劉政鴻不是邀請卡列拉斯,而是請縣內客家樂手主打,其促銷效果又將會如何?」這正是器識之所在。
而此種器識展現於執政團隊上,就是對所屬公務員,應使彼等具備蒐集、分析、組織資訊等現代化的能力;以建立一支有能力,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務員系統。
而展現於外者,則應效秦穆公東接百里奚於宛,迎蹇叔於宋之恢宏器識,放眼於「金門」之外、「名人」之外、「博士」之外,禮聘持續關注,且兼顧理論與實務之優秀人才,使金門從一個講求人情關係的庶民社會,轉型為法制自律之公民社會,這才是重振金門者應有的器識。
交通篇
「為何先開運河?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!」民國八十五年拙文「再造浯洲有請奧斯曼」即指出有奧斯曼才有浪漫迷人的香榭大道,因此,重振金門應從交通做起!
首談島內交通。應以快速、寬敞、筆直快車道、機車道、自行車道、休閒步道為骨幹,輔以明快、便利、國際化之交通標誌(如一律以號碼代種原有路名),方便外來客、地圖客按圖索驥,並以原生樹區隔串聯成一片「林蔭道路網」。
次談「金廈大橋」!此構想,最早是八十六年,本人在金報披露興建金烈大橋;其後於九十年參選民代時,除揭櫫「金廈特區」外,正式將「金廈大橋」列為政見。並認為藉由「金廈大橋」,不但可接通最具潛力的大陸經濟圈,亦是金門未來發展之契機,更是台商最安全的「安全瓣」!
最後是「台金交通」!對金門而言,台金交通已非是觀光層面,而是民生議題;但唯一、高價、霧鎖的台金空航,早已是多年的夢魘!意以為可從下列方法著手:
一、改善導航及飛越大陸飛航區。霧鎖金門之問題,根本之道,在改善導航設施,與飛越大陸飛航區兩方案。金門機場雖說年來諸多改進,但仍有極大改善之空間;而與大陸協商飛越其飛航區,應立即列入海基會最重要任務。
二、台、金機票應立即降價。金門居民,十有九戶因就業、就學等關係分散台、金兩地。因此,台、金空中航線,是「民生必需品」,而非觀光休閒品。因此,由政府提供安全、便捷、價廉之交通,本就是現代政府的義務,所以應嚴請中央,對離島票價以予補助!
三、縣府方面,應逆向思考:台、金屬短程空航,可以「空中巴士」理念經營看待之,可與航空公司協調,免除空姐服務,大幅減少人事費用;另由「金酒」、中央按票補助,務使台金機票大幅降價一半以上,方有可能談及發展金門!
四、最後是開闢海上藍色交通網。政府應籌辦安全、便捷卻價廉之台、金交通船。由中央出資、縣府經營、民生收價,以高品質之服務,扮演疏解台、金空中交通,尤其是霧鎖金門時。
文風篇
「閱讀才能站在智慧的肩上遠見宇宙!」一個城市公民素質良莠與否,文風是一項公認指數。從音樂欣賞、文學創作、乃至博物館的質量等均是,而其關鍵在於閱讀;因為閱讀才能深入及提昇文風!
富貴三代,方知飲食;飲食三代,方能書香!因為飲食、書香的基礎來自於經濟條件。不談古代,以今日尚屬公平之環境,台北與綠島城鄉差距對學子之影響,即可印證此項論點。而金門在明初設千戶所前,本就是一荒蕪離島,開發已晚,先天條件又劣,因此,僑鄉就成了金門先人的宿命,而此宿命註定金門是一個文風欠缺的小島。
且回頭看看現在咱金門人,每人每天花多少時間在閱讀?即使書展時在虛榮心作祟下,買了一堆書,但有多少人能真正閱讀它?又有多少家庭是以閱讀作為親子活動?即可支持此論點。再看看有多少金門人為了虛榮心,竟把父親已逝,本為哀事之「承重孫」視為榮耀之無知舉止;不正印證文風欠缺,以致心無定見之學理?
為了重建一個認真、理性且有素養之公民社會,重振文風自然是唯一關鍵,而其至道就在於鼓動閱讀風氣,如何著手?
一、舞動全民閱讀好書運動。挑選歷年來各界評鑑之中、外優良讀物舞動全民閱讀。進而舉辦讀書心得、兒童經典背誦比賽、文學創作等活動,其經費可由「金雞母」支援,使這優質活動有生命力。
二、閱讀經典:商業周刊曾以「思考的原點」指出:二十一世紀全球已掀起閱讀經典的熱潮。經典是書的「原點」,透過閱讀經典可以提升競爭力;不僅可力挽淺見寡識的習氣,更可厚植博大精深的思想!哈佛大學也指出:各行業中最有成就者,都有閱讀經典的習性。而如何永續此活動?同樣地,有請「金酒」再度現身,邀請國內外學術大師,舉辦學術研討會、獎學金、國際藝文活動等,一則鼓動文風,兼為金酒打廣告。
且讓我們以舞動讀書風氣為先鋒,以閱讀經典為基石,以藝文廣伸生命美學,深耕人心,根植金門文風!
醫療篇
金門地處海島,交通不便,人口老幼居多,罹病比率明顯高於台灣,偏而醫療資源不足,遇有重大病患,必須後送台灣,更嚴重折損醫療品質。因此自給自足之「醫學中心」才是肯綮方案。
高品質的醫療人才與源源不絕的財源,為醫學中心兩大支柱;若求之於財團,以金門之市場,誰肯投資?退而求之於所謂署立等公立醫院,因屬公部門,可稍緩醫療人才之欠缺及資金壓力;但公部門長期以來的僚氣,先天性格與醫病所需的奉獻精神有距,且再以人性論來說:試問有誰願意放棄家人,及在台灣絢爛工作環境,獨自來到孤寂離島奉獻所學?
況且公部門受限於預算制度及施政考量,更使上述狀況雪上加霜。台灣本島,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之嚴重缺乏;日前旗山署立醫院之拒收患者案,圴已具體說明了「署立醫院」之不可恃!
金門所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醫學中心,及視病如親的醫病關係。此種違反功利人性的投資及環境,就古今中外成功案例來看,捨以奉獻為宗旨之宗教醫學團體,別無他例。因此,與其忙於各種浮議,不如立即著手規劃由縣府出地、金酒出資,結合金門大學在金門籌設宗教教學醫院,而目標即是「慈濟醫療團隊」。
慈濟自始以人間法來行佛法,其中又以醫療最令人稱道,且富成功經驗!因此若能說服慈濟來金,整合金門大學,籌設醫學中心,使教學相長落根於金門;優質醫療成長於金門,如此方是解決金門醫療問題肯綮之論。
職是之故,相關部門應立即以革故鼎新之作為,拜訪證嚴上人,莫忘昔日「楚人無寶,以善為寶」的初願,蒞金展開觀音行,白衣大士正此事!
草坪篇
「什麼時候金門遍地皆是碧草如茵的修剪草坪,居民皆視養護草坪為正當家庭支出與家事時;才是金門邁進先進城市之時日!」早在民國八十六年,本人即在拙文「天朗氣清草如茵」中如此呼籲道;因為草坪管理、養護之成果,在歐美等先進國家,早己成為城市進步與否之重要指標!
環保署最新一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:金門空氣不良日數高居全國第一!事實上,金門空氣不良日數高居前茅,非始今日,早在民國96年金門空氣汙濁即為全國第二高。代表此現象並非偶發,而是早已形成另一項的「金門特色」;因為科學儀器不會欺騙我們!針對空汙問題,應以效法李光耀當年從英國禮聘草坪專家種植草皮一樣,以「遍種草坪之運動」來搶救金門汙濁的空氣。
草坪(皮)是世界上最佳的地被植物,具有穩定土壤、防塵、滅音的效用。更是一種可以讓人踩在上面做各種活動、遊戲等休閒生活的好地方;就如同美國白宮草坪一樣。但可惜的是,在台灣全省各地的公園綠地,及遊樂場所都設立一個告示牌:請勿踐踏草坪!是非常諷刺及無知的!
就因為草坪具有散熱、靜音、吸塵的功能,因此在先進國家如歐洲各大城市,早已是先進與否的指標。不談這些功能,修剪整齊之草坪,與喬木、灌木、花卉組成之公園綠地,更能讓人有愉快、乾淨、涼爽的作用。因此,為改善金門空汙,為使金門進入現代化城市之林,應立法新建工程,必須有三分之一空地綠化:平坦地一律種草皮,嶇坡地一律種原生喬木,並且編列預算養護之,至於舊有建物,應鼓勵另闢綠地種草皮。
所以縣府應主動輔導、獎勵住家廣種草坪,業管單位更應「宅配到家」,義務為申請者整地、種植、及後續維護之輔導,所有經費由金酒負責,並效先進國家,成立草坪養護公司,進而增進就業人口。
住宅篇
放眼金門住宅,除雜亂傳統聚落外,所謂新建之住宅,多是醜陋不堪的「水泥販厝」,即使透天厝,也是匠氣十足、圍牆環伺、如監獄般的「水泥建物」,毫無現代美學工藝、綠化空間,更別提基礎設施,十足停滯在上世紀雜亂無章的荒村景象。
處此二代宅時代,重視的是採光、視野、動線、機能及綠化。因此,縣府應立即土地重劃,以開天闢地之精神規劃水、電、道路、植裁等公共設施。以歐洲鄉村之社區方式規劃之,戶數以一百五十戶左右為宜,整個社區保留三分之二以上之公共空間,以供綠化等公共設施之用,採委員會管理之,為了防止土地抄作,土地可考慮以「租賃」方式為之,這才是未來金門之住宅。
因此,應禮聘經過自由市場焠煉後之名建築師,如漢寶德、遠雄集團等來金規劃,切不可一味閉門造車,更不可藉助於等因奉此之公務部門,重踏當年國宅之敗例,縣府切應關注的是:
一、提供土地取得,及土地重劃。先期做好土地重劃等公共設施,再租賃給新社區,並立法規定住民,不得私自破壞相關公共設施,建物均應內縮道路三公尺,植栽規定之林木、花卉。所有經過建築師美學規劃之建物,住民均不得私自加蓋、改裝。
二、基於草坪是聯合國論評一個城市是否國際化的指標之一,因此新社區之公共空間,平坦地一律種草皮,崛嶇地一律種原生樹;再來是公共設施之建物,應以美學意念園冶之;而建物本身,亦應委由具公信力之名建築師,以工藝美學,就建材、採光、防晒、防潮等人性化面向設計之。
三、由於金門多霧,因此如何針對金門春霧多潮的環境,以現代科技及環保節能建築美學,研發出防潮除霧的金門現代化建築,更是相關單位應立法要求之重任。
「是一種建築風景的創造,亦是心靈沉澱的養生場域。」在美學工藝的社區中,使植栽的意象,與建物蜿轉取景,美化卻不流於匠氣。流暢、便利、舒適、健康及環保的建築美學,才是現代化的住宅,更是金門住宅之願景!
福利篇
「不當的福利政策等同殺雞取卵;正確的福利政策才能養雞生蛋!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.赫克曼(James J.Heckman)如是說。
拜金酒這個「金雞母」,福利制度冠全國的金門,是否曾反思這個問題:優惠的老人年金是真正建構一個現代化的老人社會?還是帶來更多只耗不產的幽靈人口?年節利多的配酒,是帶來更多的消費族群?還是加速耗損金酒的利基?易言之,若以赫克曼理論來檢視,冠於全國之福利政策,到底是為金門帶來菁英人口長住的稅基?還是引來群蠅附羶的婪客?或是更具體表示了政府的「無能與怠惰」?
人性是功利的,因此,先進國家都善用其福利政策的誘因設計,因為民富才能國強!所以具有高生產力、高消費力的族群永遠都是先進國家歡迎歸化的目標;而有能力的政府,即是如何善用福利政策,以吸引這些高素質人口,進而增加稅收,良性循環。
因為高福利必須高稅率,所以福利政策的誘因是希望帶來更大的稅基,更大的稅基才能支持高福利,進而創造高品質的社會,這才是正向的福利政策;更是政府負責的表現!因此,金門毫無作為的廣發福利金與金酒,豈僅是主事者無能、怠惰而已,亟應改弦之:
一、短期目標:應效美國「移民監」作法;福利是給生活於斯、消費於斯、生產於斯的國民。所以金酒福利應是分享是給金門的「住民」而非「幽民」。因此應規定長住於金門者才能享有此福利,不僅符合正向誘因的學理;進而消弭幽靈人口所衍生諸問題。
二、長期目標:應投資於能創造金門榮景的公共財;舉凡基礎建設、市容更新、老舊社區拆除、獎學金、台金交通費用補助、居家種植喬木(草坪)獎金、學術講座、國際藝文活動等。以此營造一個山蒼樹秀的生態空間;培育一個高素質的公民社會,進而吸引高素質人口投資金門、長住金門,這才是計利當計天下利,負責任的有為政府!
觀光篇
「高消費才能帶來高品值的經濟效益!」
不丹!這個隱身在喜瑪拉雅山巔,最後的香格里拉,唯恐人為設施破壞環境,城鄉規劃都由政府嚴格把關。因此對於觀光人數有嚴格限制,甚至為了防止背包客大舉入侵,還規定每天在不丹旅遊之觀光客,都必須要有消費額下限;以「高消費額來保護不丹。」
堪稱全球最貴的簽證費,不但保護了不丹先天優美環境,更替不丹帶來優質的旅遊環境,也得到舉世觀光界的重視借鏡,因為:
高消費的觀光客,通常是高經濟所得者,而這些人通常都是屬於高學、經族群者,也因此都比較具有重視環保、尊重多元、公德心、有普世價值觀的社群,所以較不必擔心受到無知旅客對旅遊環境、文化、人文的破壞;更因為他們的高消費,才能真正帶來高經濟價值,當然是一項明智的旅遊政策!
反觀金門,為了吸引觀光客,長期以來競以低廉價位來吸取觀光客,再以血拚來彌補中間差額。表面上看似一項聰敏觀光政策,實是一項殺雞取卵的不歸路。這種不符成本的旅遊,註定不可能是優質旅遊,因此不可能吸引一些高水準的旅者,只能吸引到一批僅能付得起低團費的低消費者。而這批消費者在知識水準上通常是屬於劣勢的,進而因為這批消費者的出現,更排擠了一些尚在觀望的高消費者,使得金門消費環境更形低俗化;況且,這批低消費者,根本就不可能帶來任何消費。
切記!高消費的旅客,通常是高經濟所得者,而這些人通常都比較具有重視環保、具有普世價值觀的社群;更因為他們的高消費,才能真正帶來高經濟價值!
縣志篇
九十六年間鄉彥洪騂曾以「真愛重,不夸飾」為題,直指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對金門先賢邱葵、許獬二人的《周禮補亡》、《許鍾斗集》之評價,似乎與《金門縣志.藝文志》中的論點不但大相逕庭,且對邱、許二人之著作頗多輕蔑的論斷:直指二人之著作「根柢不深」等。面對此種大異金門縣志的輕蔑觀點;尤其是重挫向來自以為金門文風鼎的評論,當然引來一些金門地方文史工作者義和團式的反彈,以致忘了下面最簡單的常識:
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撰述者,皆一時之選。雖不能說體備大全,但大體來說,作為研究舊學之入門書,其學術之權威性與公信力是無庸置疑的。也因此,振金自始就認為應採「提要」之論點;但號稱文風鼎盛的金門人,有多少人能持此洞見呢?而咎者應是自始有待商榷的金門縣志所致。
史學,乃是一門對歷史意義、價值、史觀論述之系統理論。借用柯林烏(Collingwood)的論點,就是致知歷史上每一事件、遺跡後面,其背後人的目的(human purpose)。也因此,史家特別重要!自孔子修春秋至章學誠可說已體用大備:以不凡之識力,嚴縝之制法,行雲之文筆,錘鍊而成春秋史學。
但現有之金門縣志,大都完成於軍管時期,不談當是時史家之闕無、史料之殘缺、思想之封閉,根本不足形成史學之環境。且看今日其遺風流毒於金門者:夜郎自大、隱疾沈痾,趨炎附勢,迂空疏遠者俯拾皆是。以今觀古,其風可知,如此縣志,若能成為史學,恐太史公將死而憤起曰:「吾心不甘也!」是以應效歐陽修故事,「重寫」金門縣志,以完成百年春秋史事。
當然,史家難覓,自古已然,今日尤烈!意以為:就今日之現況,建議禮聘史學專長者、有史學論著且披露於國際學術權威論壇者。尤者,必須具有風骨凜然、不畏壓力之史家,如1953年中共專人南下廣州,禮聘陳寅恪任歷史研究所所長,陳卻提出個兩條件:一是允許不宗奉馬列主義;二是要求毛澤東給一允許證明,否則寧死不就,這就是史家風骨!若如此,則金門縣志方不至重覆《宋史》、《遼史》之笑話!
兵訓基地篇
嚴長壽在其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一書中,認為離島或偏遠地區在發展觀光時,可考慮規劃「健康農場」(Health Farm):包含戒菸、戒酒、戒毒、減肥等課程。因為在一般環境下,誘惑太多,大部分人很難改掉癮頭或降低口腹之慾,於是將這些人集合到偏遠地區,以集中營方式集體治療,戒掉壞習慣。這個概念,十幾年前在澳洲開始盛行,現在的美國也在流行。此意念對金門未來發展,何嘗不是一種機會呢?尤其是兵訓基地!
國防部規劃在民國一百○二年達成全募兵制,全募兵後,將參考美軍制度,儘量在戶籍地附近設立基地,採上下班制度。基地內有眷舍、便利店等,搬家和租屋都有補助。但是由於台灣基地面積較小,或許無法讓眷屬住進營區,但也會儘量提供完整的福利以吸引兵源。
「台灣基地面積較小,或許無法讓眷屬住進營區」!不正是金門發展之良機?向中央爭取就金門現有之軍事設施,全方位改建成為全國兵訓基地,既可解決台灣土地取得不易之問題,又可解決金門荒廢營區之困境,更可藉此年訓二十萬大軍及眷屬帶來之各項消費,有效發展金門經濟,豈不一舉數得!尤者,金門各項軍事設施齊備,民間對軍方也較友善及熟悉,先天上是軍事基地最適切地方。設若此案成功,不但為國防部解決問題,更為金門提供一條經濟泉源;因為這些志願兵不同於往昔義務役,他們是一群中產階級;一批具有消費能力的新制軍人,怎忍捨此良機?
報社篇
「韁轡的控持,也必然不同於方向盤的操控。」值此各種媒體競逐之際,金門日報如何在群雄鏖戰中,殺出重圍?葉嘉瑩在「還魂草」文中的這一段話,似乎正為這個問題預伏答案,且條而提出拙見。
就市場言,金報除在地鄉親外,旅台鄉親、大陸沿海台商當然是市場所在;針對市場特性,發揮小報特色,乃利基之契機。基此,未來金報應充分展現特色,與台報區隔市場:
社論:應禮聘學養厚實,擅於部次條別的論述人士,站在全球眼光,普世價值提出前瞻讜論,成為金報「未來學」之園地,吸引論述人士市場。
國內外新聞:處此各種電子媒體林立時代,金門小報,何以抗之?不妨因勢利導,針對忙碌時代,匯整夜間新聞、晚報、各家頭版、焦點新聞,使鄉親在一早即可迅速鳥瞰國內外大事。而不必費時翻閱繁複、晚到之台報。有效成為金報「速訊報」之園地,開拓中產階級及知識分子之市場!
地方新聞:深耕地方諸要事,側寫事件本末。不僅是篇平實的報導文學;更是一篇感性的散文,充分展現地方報之特色,有效成為金報「家譜」之園地,吸引普羅鄉親之市場!
浯江夜話:體認專欄特性,或詠嘆生命,或脈動時代,蔚為心靈沈澱的清泉,內心對話的殿堂。應禮聘得過全國性各類文學獎之筆陣,清謳微吟,有效成為金報「哲思」之禪室,有效吸引愛智人士寄情感時的市場。
副刊:主動向各界藝文人士邀稿,任其微吟輕喟,舖敘成為藝文饗宴的平台,成為金報「雅文」之園地,吸引文人騒客之市場。
言論廣場:轉型為傾聽讀者心聲、民意交流乃至對公部門「申述」之平台。但應如同廣告版一樣,切忌揭人隱私、無端謾罵等非公益等事項。不僅在於釐清報社非法院之定位,更在於樹立良報之風格。
神州觀測站:轉型為報導大陸相關法令、經貿等資訊,作為聯結兩岸之橋樑,進軍大陸之橋頭堡;觀今日「旺報」主打大陸議題,更印證此論之佳!
鼎故革新,本就不易!應秉天變不足懼;祖宗不足法;人言不足畏之魄力,開天闢地,方期有成。際此各路媒體鏖戰之際,不正是地方報崛起之良機?
金門學篇
作為一項「文類」,必有其條件:文風、雄才、時空也,而非關門稱王就可以自立門戶的。且以古文運動來對照所謂「金門學」之如何貽笑大方。
首言文風:古文運動自韓愈以來,無不倡導文以載道的先秦古文,反對六朝以來的綺麗文風。終因條件成熟,成為此學派之文風,並傳統為繼。
次談雄才:唐宋八大家,無一不是手握健筆,鷹視文壇的巨擘!「典論、論文」中「書論宜理,詩賦宜麗」等要求,在彼等大筆如椽下已臻化境,自不必言!
最後是時空背景:遠自先秦諸子的肅穆遐思,迄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,皆有其時空背境,絕非有筆無文者所能想像。以古文運動為例,正產生於六朝文學的反省運動,再歷近百年八大家之潤色開花,絕非憑空而得的。
我們且以此三要件來試問金門學之文風為何?有踵效八大家的雄才?有文苑英華的時空背境?不談《古文觀止》中從無金門之文章;即連晚清《古文辭類纂》也從沒金門人之文章?以三蘇、李白與四川之因緣,但可曾聽過四川人敢自噓為「蜀學」?
更重要者,金門學自始沒有清晰之思想。更不諱言,即連強力推行金門學之諸先生,恐怕也無法指出其中心思想的共識;那金門學是否是史學?
表面來看,金門學內容大都是與金門有關之文化、傳說、典故,甚而軍管時期之文獻等,的確有點地方文史之範疇。但地方文史並不等同史學;嚴格說,史料也非史學。況史學更非文類,這是方法論的常識,豈一句貽笑大方而已!
或以為倡金門學,不在於學術等理論,只要關起門來封王即可,且可光先人之榮,如坊間所謂文風鼎盛之史事,或博士眾如星辰之現況。姑不管這些充滿爭議、矛盾、貽笑大方的問題。退一步言:重建的建築物能成為史蹟?博士多真能表示鴻儒器識嗎?
真正的學風,是一種知識生活化的價值觀;如「單車日記」影片中,那位中歐計程司機,隨口可與外地來的大學教授暢談古希臘經典;北歐家庭主婦能就地閒聊《荷馬史詩》;乃至如一位十三歲的芬蘭學生,竟能直指社路透社新聞內容有誤,進而迫使報社認錯道歉,這才是學風鼎盛之表現!
就此而言,所謂金門學之盛事,恐失之夜郎捧噓,徒留一堆貽笑方家、失真冗贅,有筆無文的資料而已,倒不如踏實鼓動全民讀書運動!
宗教篇
金門向以宗教鼎盛為名,尤其是大乘佛教;但就金門現況言,方術凌於宗教;妖言大於正信者卻早已奪紫為朱,令人深憂;尤其是一些身披袈裟卻舉止言行怪力亂神、貢高我慢者之亂象。振金不揣,姑妄議之。
自亞里斯多德以來,即認為人格教育應結合學校與宗教;且環視國內各正信寺廟,所供奉之大小神祇,其成道原因,咸皆因有崇高人格所致,而佛教各種修持亦莫不以律己修持為本。因此,完美的人格應是任何宗教首先必擎的大纛,更是我們分辨正信與否之標準。
以正信佛教言,邪道最常迷惑眾生者,莫如一些怪力亂神論點,如神通。幸好在《大智度論》中有所謂四依法可以分辨。因為正信佛法是一種「內調心性,外敬他人」的見性開悟,所以正信佛教是排斥神通的。《高僧傳》中曾記載高僧以神通來化劫救難,但卻必須付出圓寂代價等公案,救世方且如此,更遑論那些藉神通來惑世斂財之舉。因此民間一些以神通來迷惑眾生等論點,皆非我佛真如。
再來談崇拜。佛倡「眾生平等」;慧能禪師即說「自性能含萬法是大。」所以修行首重謙沖自抑、泯除貢高我慢的習氣。因此一代高僧如虛雲、廣欽等從不敢以「大師」等名號傳法。也因此正信佛教是不會塑金身、造佛像以供信眾膜拜的;造佛像是緣於釋迦牟尼住世時,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時,弟子因思念而塑像供養,有寓請我佛住世之意。佛教之偉大處就在於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因此眾生皆是平等的,更無所謂上下人神之分!
另、佛家談無相布施。因此若以貪求來世福報,或今生消災求償的心去布施,怎會有功德?因此,今日一些法會以財富供養求福報,甚至以供養金多寡定福報等級等做法,不但違反經義,也犯了分別心。「心存善念即是佛」,有此心念者即有福報,而非世俗之財富眾寡,否則豈不淪為買賣收賄之行為?
宗教本就是生命的精神觀,而具有化育眾生的主政者,即是如何透過正信宗教之人文意義,教化人心,以補教育之不足,期使整個社會理性而人文,這才是金門宗教應走之至道!
孔廟篇
對於世界文化來說,孔子的儒家學說無異是中國文化的註冊商標。兩千多年來,孔子的一言一行,透過《論語》的媒介,不但深鏤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版上;而且還遠澤異邦,臣服來朝的高麗、日本、越南等國。他的豐功偉業,不僅使得歷代皇帝尊奉他為「至聖先師」、「萬世師表」,也使得遠邦異族因感念其教化之恩,廣設孔廟,祭拜致敬,以表達內心的欽慕。
收回歷史目光,看看今日世界;且不談原本即視儒學為國家根本的日、韓等國。從曾是批孔揚秦的中國大陸,到新興強國的美、加,乃至文明的歐洲,孔子之學早已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國開班授課,更是各大學院當令的課程。在在說明了孔子之學的全球化,及在人類思想上的地位;而興建孔廟就是最人間化之崇敬行為,但回首一向自吹是海濱鄒魯的金門,何以多年來卻是無人問及孔廟,豈非怪哉!
其實,早在民國八十六年,在拙文「夫子何在?」中即沉痛批道:金門!這個自稱文化古城的小島;雖說飽受戰火摧殘,卻也因倖免於中共當年摧殘中華文化關係,使金門子弟得以沐浴在傳統儒家之道。然而,何以在這個廟宇林立;號稱海濱鄒魯的小島,對孔學之崇敬竟是付諸闕如?有朱子祠卻無孔子廟;有金門學卻無孔子學;有胡璉祭竟無孔子祭;有世俗樂竟無孔子樂!以此環境,如此現況,硬要妄稱金門為海濱鄒魯,任誰能信?
筆者更曾以此反證所謂金門文風鼎盛之事,就如同所謂朱子來金講學一樣,純是一些虛榮心政客、無品文人所吹噓下之產物,因此,在拙文中,即疾呼「為振起金門文風,應立即籌建孔廟!」因為:
金門鄉親,與其竟日為一些廟宇、宗教、人物之崇敬而議者擾擾,何不循正統,走大道,遵潮流,禮聘專家學者,擇一良地,在現代美學及教育理念下,建孔廟、籌祭孔、歌儒學,進而仿國家劇院一樣,成為金門講學、表演、文化之中心。
「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!」若能以美學崇建孔廟,帶動金門建築美學;以禮學八侑祭孔,引領金門祭拜禮儀;以樂學詩教頌孔,開啟金門雅樂。進而使儒學真正深化於金門,不致於被一些淺陋政客文人,誤導於貽笑大方不足言荒謬劇,如所謂「人丁不滿百,京官三十六」等,這才是重振金門之至道!
大學島篇
有鑑於台灣不少大學因諸多因素,以致淪為學店者有之;素質中學化者有之。甚而本是嚴謹究實的學術研討會,竟也淪為呼朋引伴的派對;乃至相互吹捧的團聚會。尤者、本是深思明辨的研究所,竟也淪為師生結派的學幫。完全漠視了學校所以養士,養士所以風化成習的傳統使命;且以制高立場,倡言大學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,以供反思金門可有設立大學島之條件。
首談教育的推手;教師!合格的現代大學教師,他必須是位Leader而非Director。所以教科書只是引子,皓首窮經的廣博紮實思想,才是他授課的泉源,這理論可用博蘭霓(Michael Polanyi)的知識論來解釋。他更必須是位恪守學術尊嚴,堅守教育孤寂崗位,能拒絕聲光媒體的誘惑,淪為四處接案、作秀的「街頭藝人」,且能嚴正篩選學生的嚴師;卻又是位談笑風生,博采多聞的人生導師;更必須是位具有國際觀的學人。因此,在自由學風下,應慎聘海內外名師宿儒,除基本學歷外,其平日著作之水準、內涵之深邃、論述之慎微,凡此均是審聘教師的重要指標,進而以此營造校風!
其次是課程安排。徒有嚴謹的專業只能富國,卻不能立國。因此必須潛移學子具有一種登高望遠的格局:光風霽月的節操;普世價值的關懷;人文氣質的修為!所以必須藉由全面深邃的通識教育,引導學生接觸「跨領域」、「有思想性」的範文,使學子能開啟學海的典藏,沐浴精緻的文化,乃至營造音樂欣賞、歌劇品味、文學創作等素養,如此教育,才是有格局、有視野、有人文的大學教育!
再來是校園規劃。理想的校園應是群木薈蔚、碧草如茵的生態環境,進而以此蒼潔曠迴的空間,融入意象之建築,誠如Kerry Hill所說的,讓建築物成為自然的一部,不要突兀存在,要細膩的和當地的人文、自然環境融合;乃至如漢寶德所言與傳統風水相結合,整合出一種共生和諧的願景,形塑一個閑適恬靜的社區。尤者,校園更要有引領風潮的自許,營造出一個一池清水,二樹半抱,傳統園林卻有現代筆意,每小留,輒有雲景天光相伴,情趣而悠蕩,天人而合一,如此環境才能化育志潔高超的學子!
「人須求可入詩;物須求可入畫。」意以為,儘管價值判斷不是少數幾個人可以憑空創造的;但誠如柏深思與貝爾(D. Bell)所說的,大學已成為社會的中心,其良窳足以影響文化與經濟的盛衰。所以追求一個人文、質感的社會,正是大學教育之遠境?且回頭,金門準備好了嗎?
中華民國98年6月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
風雨書聲
風雨書聲
──立處於孤危的困境,尤賴風雨書聲的澄明來堅持方向!──
日前講授《左傳》,當談到春秋大一統時,不禁有感而引吭:「為國家何曾半日清閒!」惹得滿座學子一陣錯愕;以他們的處境,當然無法了悟此中的劍氣簫心!
歷經李登輝、陳水扁「去中國化」浩劫後,「中國」這個名號,早已被政客醜化不堪,連正藍的馬英九也以緊抱「台灣」來取代中華民國,甚至於對建國百年之盛事,也刻意漠視碧血黃花的神州英烈,卻特意連接於牽強的台灣史事!當然以他法匠、秀才的個性,更不可能高吭「王師北定中原日」的豪情,更不敢奢望他敢與中共逐鹿中國正統名號的霸氣!世局如此,難怪學生會問:「為何把中文稱作國文?中國文化怎會是我國文化?」更無怪乎學子無法想像孔明強扶病軀,六出祁山,力復漢室,最後病逝五丈原時那股「再不能臨陣討賊矣,悠悠蒼天,曷其有極」的孤忠,所以只好獨自感時而吭,以舒發立處孤危的落寂!
多年來雖說世道早已移變轉轍:晉人猶愧偏安江左,新亭對泣;今人卻傲稱孤一嶼,自絕河洛,卻始終無法改變我心如冰劍如雪的少年情懷。即使在最悲觀的時候,總忘不了這一念的情懷;而這一念不能忘卻的情懷,藉著風雨書聲的流洩,自然渲灑於筆墨間。更藉著風聲、雨聲、讀書聲的澄明,退則守身以自持,進則舒發以揚志;尤其在立處孤危時刻!也因此日前偕蓁兒等觀看「至聖先師」影片時,看到零落的觀眾,想起每逢考前文昌廟前那種蜂聚乞求考運的場景,對照於這部尚稱考據的先師影片,觀眾卻是如此的寥落。此種對迷信的逐臭,對正信的疏離之荒謬場景,不正是我立處孤危的映照嗎?以致在影片結束時,僅有的三個觀眾不約而同泣:蓁兒等是為周潤發哭顏回的演技而泣;而我卻是為 先師的際遇而身感長哭!
「風雨書聲知多少,梅影一樹風骨來。」不才如我,怎敢紹先師遺風?但退一步想,立處孤危,不正是成就古風講學的機緣?是以論天下事雖有廟堂諸公,然忍令三代遺風沒浪雲掩?雅懷曲水流觴不缺騷人墨客,但怎堪無節名士浪得虛名?所以月旦正言,自然就成為我風雨書聲的人間事,且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:蒼茫寂淡的出世情懷,和不捨眾生的入世情操,在吟風一樣松的滄溟中,即使冷月斜照,青衿心情不在,然而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的執著,又豈僅是我生命的掙扎與浪漫的疏狂而已?更多的是知我者其唯春秋,罪我者其唯春秋的風雨書聲!
幾番秋雲聚散,驀然回首,才發現人間早已換了春秋。但不論是書香琴意弦歌奏也好,或是劍氣簫心攬轡行也罷,風簷展讀中,「一生為故國招魂」的隱約呼喚從未間歇,只是化作禪心而已。所以即使午夜夢迴,仍有醉裏挑燈看劍的快意,但隨著流光的蛻變,卻更加體悟到「有人問我西來意,笑指長天落晚霞」的自在;因為仗劍趁雲行的書香劍氣,不正是風雨書聲的人間事?
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倪振金 寫於古風草堂
──立處於孤危的困境,尤賴風雨書聲的澄明來堅持方向!──
日前講授《左傳》,當談到春秋大一統時,不禁有感而引吭:「為國家何曾半日清閒!」惹得滿座學子一陣錯愕;以他們的處境,當然無法了悟此中的劍氣簫心!
歷經李登輝、陳水扁「去中國化」浩劫後,「中國」這個名號,早已被政客醜化不堪,連正藍的馬英九也以緊抱「台灣」來取代中華民國,甚至於對建國百年之盛事,也刻意漠視碧血黃花的神州英烈,卻特意連接於牽強的台灣史事!當然以他法匠、秀才的個性,更不可能高吭「王師北定中原日」的豪情,更不敢奢望他敢與中共逐鹿中國正統名號的霸氣!世局如此,難怪學生會問:「為何把中文稱作國文?中國文化怎會是我國文化?」更無怪乎學子無法想像孔明強扶病軀,六出祁山,力復漢室,最後病逝五丈原時那股「再不能臨陣討賊矣,悠悠蒼天,曷其有極」的孤忠,所以只好獨自感時而吭,以舒發立處孤危的落寂!
多年來雖說世道早已移變轉轍:晉人猶愧偏安江左,新亭對泣;今人卻傲稱孤一嶼,自絕河洛,卻始終無法改變我心如冰劍如雪的少年情懷。即使在最悲觀的時候,總忘不了這一念的情懷;而這一念不能忘卻的情懷,藉著風雨書聲的流洩,自然渲灑於筆墨間。更藉著風聲、雨聲、讀書聲的澄明,退則守身以自持,進則舒發以揚志;尤其在立處孤危時刻!也因此日前偕蓁兒等觀看「至聖先師」影片時,看到零落的觀眾,想起每逢考前文昌廟前那種蜂聚乞求考運的場景,對照於這部尚稱考據的先師影片,觀眾卻是如此的寥落。此種對迷信的逐臭,對正信的疏離之荒謬場景,不正是我立處孤危的映照嗎?以致在影片結束時,僅有的三個觀眾不約而同泣:蓁兒等是為周潤發哭顏回的演技而泣;而我卻是為 先師的際遇而身感長哭!
「風雨書聲知多少,梅影一樹風骨來。」不才如我,怎敢紹先師遺風?但退一步想,立處孤危,不正是成就古風講學的機緣?是以論天下事雖有廟堂諸公,然忍令三代遺風沒浪雲掩?雅懷曲水流觴不缺騷人墨客,但怎堪無節名士浪得虛名?所以月旦正言,自然就成為我風雨書聲的人間事,且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:蒼茫寂淡的出世情懷,和不捨眾生的入世情操,在吟風一樣松的滄溟中,即使冷月斜照,青衿心情不在,然而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的執著,又豈僅是我生命的掙扎與浪漫的疏狂而已?更多的是知我者其唯春秋,罪我者其唯春秋的風雨書聲!
幾番秋雲聚散,驀然回首,才發現人間早已換了春秋。但不論是書香琴意弦歌奏也好,或是劍氣簫心攬轡行也罷,風簷展讀中,「一生為故國招魂」的隱約呼喚從未間歇,只是化作禪心而已。所以即使午夜夢迴,仍有醉裏挑燈看劍的快意,但隨著流光的蛻變,卻更加體悟到「有人問我西來意,笑指長天落晚霞」的自在;因為仗劍趁雲行的書香劍氣,不正是風雨書聲的人間事?
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倪振金 寫於古風草堂
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
籲天錄
表面的證據或許正是陷阱;被害者也往往正是施暴者!還好人性可以幫我們撥開層霧!人性是什麼?是上天賦予人之所以為人的性靈良知:即孟子所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之處!
近三百年前,克倫威爾抵達愛爾蘭,對異教徒展開屠殺。多少母親暗夜的哀號,是上帝對她們的薄懲;多少寡婦凌晨的垂泣,是天父對她們的警告——誰叫她們背離了上帝!北愛天主教徒終於走向共同毀滅之路,愛爾蘭共和軍(IRA)展開連串報復;同樣製造了無數新教徒的孤兒寡婦!
還記得2002年十月二十四日,車臣共和國「叛軍」,分持槍械、身綁炸藥,闖進了莫斯科文化中心劇院,挾持近七百餘觀眾為人質,要求俄羅斯自車臣撤軍。此種懷抱悲願,卻又以人質為手段的滄涼悲行,注定徒增荒寒大地上的孤魂而已;但最令人震撼的是:這些「叛軍」泰半是「車臣戰爭的寡婦」!
所以恩怨向來都是歷史的產物,沒有對錯;只有立場,且都帶著強烈的道德使命感!王子復仇記;滅門倖存的少年多年後習武下山報仇等故事,向來都是讀者傳頌的的史詩!所以懷著仇恨才是正當的,放下仇恨反而是沒出息的!
還好人有人性,才不至於走向共同毀滅之路。諸如同理心!因為同理心,使復仇的道德性消失了:因為不想當年被殘害的悲劇,再度發生在「仇人」身上,不但解脫了自己無止境的悲情,也解脫了「仇人」擔心被報復的恐懼,使彼此可以重新出發!
這當然包括悲憫心!因為有悲憫心才會有民胞物與的心。「教會」影片中那位神父在雨林中的吶喊:「我雖然背叛了天主,卻保全了這些無辜的孩子;我沒背叛上帝!」這種悲憫的人性,不正是天地化育萬物的心?
1970年十二月七日,德國總理勃蘭特到華沙無名烈士墓前獻花,為1942年被希特勒殘殺的50萬猶太人下跪致哀:「我下跪並不是因為我有罪……面對受害猶太人石碑,我不能僅僅面無表情地獻上一個花圈就完事……」這種為先人反省贖罪的心情,使勃蘭特能放下優越的種族感,感同身受當年猶太的哀號,至此,下跪對他來說,不但是心靈上的光輝;更是一種福分:因為只有他有這機會撫慰被害者,這就是人性!所以世人說:「勃蘭特跪下去了;德國卻站起來了!」
以前總納悶何以諸葛亮私淑樂毅?直到讀了「樂毅報燕惠王書」後,終於明白了!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;忠臣之去也,不潔其名。」因為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勢必要挖崛對方的瘡疤來反襯自己的清白;但對一個厚道念舊的人來說,何忍為了自己的令名來傷害故人?終究人要臉,樹要皮,這厚道念舊就是人性!
舊約聖經索羅門王審理兩母搶一子故事,更是人性的睿智:清官難斷家務事;不能光看表面證據,所以他以人性為依據,作出明智的判決。因此聰明的法官審家事案,是重人性而輕證據的,日前阮玫芬與美藉丈夫凱利爭奪孩子監護權案,法官即以凱利行為「趕盡殺絕」判其敗訴,不無踵事增華精神!
看了阿羅哈客運父女反目新聞,心中非常難過:女兒從此無法在員工面前抬頭挺胸;而父親也確定與慈父形象背道而馳,至親反目至此,生又何益呢?所以傳統的法不入門,其原意就在於人性。因為:世上寧有完人?設若有朝一日,連最安全的堡壘、最親密的關係,竟要暴露對質於廣眾,掀開所有文明、道德、教養的外衣,直揭不堪聞問的隐私,請問又何異於禽獸?
當然,法不入門是針對「人」的,所以對一些做出非人舉動之「獸行者」,法當然可以入門;這就是比例原則。
因此只要不是非人行為,都應該「為親者諱」;君子交絕不出惡言何嘗不是這人性的擴充!居禮夫人女兒Eve Curie撰寫的《居禮夫人傳》,全書洋溢文學氣息,描寫翔實;但在「為親者諱」的情況下,有關郎之萬(Paul Langevin)醜聞事件,多所隱諱,讀者不但不以為忤,更覺溫馨。已故的德蕾莎修女曾呼籲夫妻反目更應隱諱;因為還有誰比夫妻更深知對方的瘡疤呢?況、別忘了總有一方是孩子的至親;這就是人性!
所以君子不懼毀譽,因為人在做天在看,而人性就是「天」!
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十六日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表面的證據或許正是陷阱;被害者也往往正是施暴者!還好人性可以幫我們撥開層霧!人性是什麼?是上天賦予人之所以為人的性靈良知:即孟子所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之處!
近三百年前,克倫威爾抵達愛爾蘭,對異教徒展開屠殺。多少母親暗夜的哀號,是上帝對她們的薄懲;多少寡婦凌晨的垂泣,是天父對她們的警告——誰叫她們背離了上帝!北愛天主教徒終於走向共同毀滅之路,愛爾蘭共和軍(IRA)展開連串報復;同樣製造了無數新教徒的孤兒寡婦!
還記得2002年十月二十四日,車臣共和國「叛軍」,分持槍械、身綁炸藥,闖進了莫斯科文化中心劇院,挾持近七百餘觀眾為人質,要求俄羅斯自車臣撤軍。此種懷抱悲願,卻又以人質為手段的滄涼悲行,注定徒增荒寒大地上的孤魂而已;但最令人震撼的是:這些「叛軍」泰半是「車臣戰爭的寡婦」!
所以恩怨向來都是歷史的產物,沒有對錯;只有立場,且都帶著強烈的道德使命感!王子復仇記;滅門倖存的少年多年後習武下山報仇等故事,向來都是讀者傳頌的的史詩!所以懷著仇恨才是正當的,放下仇恨反而是沒出息的!
還好人有人性,才不至於走向共同毀滅之路。諸如同理心!因為同理心,使復仇的道德性消失了:因為不想當年被殘害的悲劇,再度發生在「仇人」身上,不但解脫了自己無止境的悲情,也解脫了「仇人」擔心被報復的恐懼,使彼此可以重新出發!
這當然包括悲憫心!因為有悲憫心才會有民胞物與的心。「教會」影片中那位神父在雨林中的吶喊:「我雖然背叛了天主,卻保全了這些無辜的孩子;我沒背叛上帝!」這種悲憫的人性,不正是天地化育萬物的心?
1970年十二月七日,德國總理勃蘭特到華沙無名烈士墓前獻花,為1942年被希特勒殘殺的50萬猶太人下跪致哀:「我下跪並不是因為我有罪……面對受害猶太人石碑,我不能僅僅面無表情地獻上一個花圈就完事……」這種為先人反省贖罪的心情,使勃蘭特能放下優越的種族感,感同身受當年猶太的哀號,至此,下跪對他來說,不但是心靈上的光輝;更是一種福分:因為只有他有這機會撫慰被害者,這就是人性!所以世人說:「勃蘭特跪下去了;德國卻站起來了!」
以前總納悶何以諸葛亮私淑樂毅?直到讀了「樂毅報燕惠王書」後,終於明白了!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;忠臣之去也,不潔其名。」因為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勢必要挖崛對方的瘡疤來反襯自己的清白;但對一個厚道念舊的人來說,何忍為了自己的令名來傷害故人?終究人要臉,樹要皮,這厚道念舊就是人性!
舊約聖經索羅門王審理兩母搶一子故事,更是人性的睿智:清官難斷家務事;不能光看表面證據,所以他以人性為依據,作出明智的判決。因此聰明的法官審家事案,是重人性而輕證據的,日前阮玫芬與美藉丈夫凱利爭奪孩子監護權案,法官即以凱利行為「趕盡殺絕」判其敗訴,不無踵事增華精神!
看了阿羅哈客運父女反目新聞,心中非常難過:女兒從此無法在員工面前抬頭挺胸;而父親也確定與慈父形象背道而馳,至親反目至此,生又何益呢?所以傳統的法不入門,其原意就在於人性。因為:世上寧有完人?設若有朝一日,連最安全的堡壘、最親密的關係,竟要暴露對質於廣眾,掀開所有文明、道德、教養的外衣,直揭不堪聞問的隐私,請問又何異於禽獸?
當然,法不入門是針對「人」的,所以對一些做出非人舉動之「獸行者」,法當然可以入門;這就是比例原則。
因此只要不是非人行為,都應該「為親者諱」;君子交絕不出惡言何嘗不是這人性的擴充!居禮夫人女兒Eve Curie撰寫的《居禮夫人傳》,全書洋溢文學氣息,描寫翔實;但在「為親者諱」的情況下,有關郎之萬(Paul Langevin)醜聞事件,多所隱諱,讀者不但不以為忤,更覺溫馨。已故的德蕾莎修女曾呼籲夫妻反目更應隱諱;因為還有誰比夫妻更深知對方的瘡疤呢?況、別忘了總有一方是孩子的至親;這就是人性!
所以君子不懼毀譽,因為人在做天在看,而人性就是「天」!
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十六日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一曲漁歌少人唱
——為何「一曲漁歌少人唱」?只因絃已斷,誰來和?——
春節屆臨,心有所感想了幅對聯;但請誰書寫呢?在一般人眼裡,字好即可,然而這種一波才動萬波隨的世俗書境,豈是滿船空載月明歸所能意境?正此當兒,頗以書家自況的「光頭」自動請纓,隔日一幅對聯就盛情拿來;但打開一看,心情直墜谷底。熱心過度又自信的他,竟擅動我構思的內容,不談不合格律等,其境界之俗,更令我不想再說一語:因為對一個毫無萬古長空的心靈者,怎能了悟一朝風月的禪意!幸好鼎仁兄快捷寄來一幅的對聯,那生機盎然的躍動,及時躍散了這股鬱雲,終知喻原非喻,境界本賴天成。
曾在台灣上映的電視劇「喬家大院」,除讓人重溫昔日晉商如何以誠信立下百年基業的立意外,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當是喬致庸在經商有成後,首先想到就是徒富不足以傳家;唯有「詩書」才是百年的根基,因而費盡苦心為子姪誠聘良師授課。最後這位良師應允的原因,除喬致庸立雪久候的誠心外,最重要的是:「我要先看看孺子可教否?」終而有了那幕如詩、如歌,師生間互較、互賞的吟詠畫面:「聖賢書辭,總稱文章,非采而何?夫水性虛而淪漪結,木體實而花萼振……」;「故立文之道,其理有三︰一曰形文,五色是也;二曰聲文,五音是也……」這種師生間的相契境界,何嘗不是另一種「禪客相逢只彈指」的和絃境界?
每一想起這個畫面,除感嘆師生間相契的境界,實是上天的恩賜外,不由地就想起《包法利夫人》作者福樓拜(Gustave Flaubert)的那句名言:「用詞準確!」因此他每每在克魯瓦塞別墅附近的林蔭道上,高聲朗誦自己的作品,讓耳朵告訴他是否已經找到最準確的字句。這種文字與聲韻唱和之美,不正是風應萬岳的天成禪意?就如同《笑傲江湖》中,劉正風與曲洋那一聲清韻霜滿天的琴簫之和,又豈僅是高山流水的的情采而已,感動的是那不世難遇的化境?
年過中年,每每警惕自己,文章貴在深切的思想;既使世人無能體悟,卻終究無阻於自始的堅持——影響人心的期許!這種期許當然與「文以載道」是不同的——雖然有些價值觀是相通的;但多了人性與普世價值。它沒有康德「啟蒙、開竅、性向發展、自我實踐」的嚴肅,卻有「時代雜誌」對知識份子的期望:「有見識,關懷人類前途;不只書讀得多,還必須反思。」只是這種無跡、無痕卻令人擊掌的書香琴意誰知音?
「一曲漁歌少人唱!」豈僅是絃已斷,誰來和的遺憾而已?世人每以漁歌通俗而鄙之,卻忘了不同的歌者卻有不同的生命靈動:可以是粗鄙的漁歌,也可以是莊周的鼓盆,就如同詩求言外之意;禪須不著一物,所以儘管「古風草堂」以弦歌教化為主旨,但多年來我仍堅持:只收有慧根的學子!
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——為何「一曲漁歌少人唱」?只因絃已斷,誰來和?——
春節屆臨,心有所感想了幅對聯;但請誰書寫呢?在一般人眼裡,字好即可,然而這種一波才動萬波隨的世俗書境,豈是滿船空載月明歸所能意境?正此當兒,頗以書家自況的「光頭」自動請纓,隔日一幅對聯就盛情拿來;但打開一看,心情直墜谷底。熱心過度又自信的他,竟擅動我構思的內容,不談不合格律等,其境界之俗,更令我不想再說一語:因為對一個毫無萬古長空的心靈者,怎能了悟一朝風月的禪意!幸好鼎仁兄快捷寄來一幅的對聯,那生機盎然的躍動,及時躍散了這股鬱雲,終知喻原非喻,境界本賴天成。
曾在台灣上映的電視劇「喬家大院」,除讓人重溫昔日晉商如何以誠信立下百年基業的立意外,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當是喬致庸在經商有成後,首先想到就是徒富不足以傳家;唯有「詩書」才是百年的根基,因而費盡苦心為子姪誠聘良師授課。最後這位良師應允的原因,除喬致庸立雪久候的誠心外,最重要的是:「我要先看看孺子可教否?」終而有了那幕如詩、如歌,師生間互較、互賞的吟詠畫面:「聖賢書辭,總稱文章,非采而何?夫水性虛而淪漪結,木體實而花萼振……」;「故立文之道,其理有三︰一曰形文,五色是也;二曰聲文,五音是也……」這種師生間的相契境界,何嘗不是另一種「禪客相逢只彈指」的和絃境界?
每一想起這個畫面,除感嘆師生間相契的境界,實是上天的恩賜外,不由地就想起《包法利夫人》作者福樓拜(Gustave Flaubert)的那句名言:「用詞準確!」因此他每每在克魯瓦塞別墅附近的林蔭道上,高聲朗誦自己的作品,讓耳朵告訴他是否已經找到最準確的字句。這種文字與聲韻唱和之美,不正是風應萬岳的天成禪意?就如同《笑傲江湖》中,劉正風與曲洋那一聲清韻霜滿天的琴簫之和,又豈僅是高山流水的的情采而已,感動的是那不世難遇的化境?
年過中年,每每警惕自己,文章貴在深切的思想;既使世人無能體悟,卻終究無阻於自始的堅持——影響人心的期許!這種期許當然與「文以載道」是不同的——雖然有些價值觀是相通的;但多了人性與普世價值。它沒有康德「啟蒙、開竅、性向發展、自我實踐」的嚴肅,卻有「時代雜誌」對知識份子的期望:「有見識,關懷人類前途;不只書讀得多,還必須反思。」只是這種無跡、無痕卻令人擊掌的書香琴意誰知音?
「一曲漁歌少人唱!」豈僅是絃已斷,誰來和的遺憾而已?世人每以漁歌通俗而鄙之,卻忘了不同的歌者卻有不同的生命靈動:可以是粗鄙的漁歌,也可以是莊周的鼓盆,就如同詩求言外之意;禪須不著一物,所以儘管「古風草堂」以弦歌教化為主旨,但多年來我仍堅持:只收有慧根的學子!
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心虛
心虛
考試院委員林玉体,日前提案,將國家考試中,凡具有「中國」字樣者,諸如「中國史」等,一律改稱為「本國史」。不出所料,在試院已幾乎全是獨派色彩的環境下,萬馬齊瘖,一致通過。對那些積心處慮,欲藉本土化去中國化的獨派人士而言,無疑打了一場大勝仗,卻也作了一個最心虛的決策。
眾所週知,前師大教授林玉休仇恨中國的性格,幾已走火入魔。舉例來說,他不但從不說他口中所鄙視、心中所仇視的所謂「北京話」;只因那是醜陋的中國話。卻弔詭推銷原本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,他口中所謂最好的語言;台語,更匪夷所思地偽詭辯飾:「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;而非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」之論點。也因此他會有這個提案及結果,對一些學界人士來說,雖很荒謬絕倫,令人咸感錯愕,卻也是意料中的事。
不過話說回來,今天獨派走火入魔的舉措,中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。長期以來,在中共一貫霸道、無知及在國內媚共份子的呼應下,一再獰惡打壓具有正統性,尤其具有強烈中國性格的名號:「中華民國」及「青天白日國旗」。既然你中共霸道打壓這個原本是最具統派意識的名號;又獰惡漠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,請問其用心與後果又與偏激的獨派人士有何差別?
其實就心理學來說,不管是獨派人士的去中國化,或是中共的畏懼中華民國這個名號,都是一種「心虛」的表現:不敢正視這個堂堂正正,曾經是人民解放軍所服膺的王師名號;這個曾經是台灣先民所追思的先人原鄉。
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九日 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考試院委員林玉体,日前提案,將國家考試中,凡具有「中國」字樣者,諸如「中國史」等,一律改稱為「本國史」。不出所料,在試院已幾乎全是獨派色彩的環境下,萬馬齊瘖,一致通過。對那些積心處慮,欲藉本土化去中國化的獨派人士而言,無疑打了一場大勝仗,卻也作了一個最心虛的決策。
眾所週知,前師大教授林玉休仇恨中國的性格,幾已走火入魔。舉例來說,他不但從不說他口中所鄙視、心中所仇視的所謂「北京話」;只因那是醜陋的中國話。卻弔詭推銷原本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,他口中所謂最好的語言;台語,更匪夷所思地偽詭辯飾:「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;而非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」之論點。也因此他會有這個提案及結果,對一些學界人士來說,雖很荒謬絕倫,令人咸感錯愕,卻也是意料中的事。
不過話說回來,今天獨派走火入魔的舉措,中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。長期以來,在中共一貫霸道、無知及在國內媚共份子的呼應下,一再獰惡打壓具有正統性,尤其具有強烈中國性格的名號:「中華民國」及「青天白日國旗」。既然你中共霸道打壓這個原本是最具統派意識的名號;又獰惡漠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,請問其用心與後果又與偏激的獨派人士有何差別?
其實就心理學來說,不管是獨派人士的去中國化,或是中共的畏懼中華民國這個名號,都是一種「心虛」的表現:不敢正視這個堂堂正正,曾經是人民解放軍所服膺的王師名號;這個曾經是台灣先民所追思的先人原鄉。
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九日 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聽雨
「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。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。而今聽雨儈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!」前夜下了一場雨,滴在遮陽板上,擾人清眠,想起雨打芭焦的詩境,那己是多年前在鄉下,少不更事時的回憶。兩者意境當然雲泥難比,更多的是悵望千秋一灑淚的感受。
一寸光陰一寸金。這是少年時朗朗上口的話,但當時還真是有口無心,不但無法體會歲月的流失,有時尚有恨不得決點長大成人的幻想。其後側身黃埔,披星戴月,更無心思於此種細膩的感觸,青春少年就此再見,當然也沒有聽雨歌樓上的韻事了。再其後,經歷了那場春夢,猛回首,竟己到了聽雨客舟的尾聲。那日,與大姐談起少年住事,才發覺那些彷彿昨日的勝事,竟己是昔年的滄桑史,才驚悸到歲月的流星一閃!
看似沒有生機的自然景象,其實是姿韻橫生,生機無限的。大自然隨著不同的節令而有不同的絕妙寫照,更隨著心情的飛舞而譜出殊異的樂章。
啊!大自然有春夏秋冬,人有悲歡離合,把人的七情六慾溶入其中,自然就化育出不同的味道,滿園芳菲與西風落葉不正是人生的繽紛?所以「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」的自在,與「聽雨歌樓上」的繁華同樣令人餘韻流連?
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倪振金於古風草堂
「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。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。而今聽雨儈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!」前夜下了一場雨,滴在遮陽板上,擾人清眠,想起雨打芭焦的詩境,那己是多年前在鄉下,少不更事時的回憶。兩者意境當然雲泥難比,更多的是悵望千秋一灑淚的感受。
一寸光陰一寸金。這是少年時朗朗上口的話,但當時還真是有口無心,不但無法體會歲月的流失,有時尚有恨不得決點長大成人的幻想。其後側身黃埔,披星戴月,更無心思於此種細膩的感觸,青春少年就此再見,當然也沒有聽雨歌樓上的韻事了。再其後,經歷了那場春夢,猛回首,竟己到了聽雨客舟的尾聲。那日,與大姐談起少年住事,才發覺那些彷彿昨日的勝事,竟己是昔年的滄桑史,才驚悸到歲月的流星一閃!
看似沒有生機的自然景象,其實是姿韻橫生,生機無限的。大自然隨著不同的節令而有不同的絕妙寫照,更隨著心情的飛舞而譜出殊異的樂章。
啊!大自然有春夏秋冬,人有悲歡離合,把人的七情六慾溶入其中,自然就化育出不同的味道,滿園芳菲與西風落葉不正是人生的繽紛?所以「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」的自在,與「聽雨歌樓上」的繁華同樣令人餘韻流連?
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倪振金於古風草堂
丹心錄
丹心錄
秋高氣爽,本應遊人如織;奈何卻是稀如晨星。見此光景,不覺浩歎:「國事如麻,民不安泰,空負此大好江山美景!」歎者乃一清雋中年男子,今日偕愛妻意兒同登太華山,本約好不談國事,以免掃興,無奈終究觸景傷情。
拾級而上,蒹葭早漫,階梯已蕪,應是徒具已久。想也是,自東獨氏接大位以來,巨室朋黨交相爭利,左右親信賣官鬻爵,敢言之士,立被罷黜,有志之士,心灰之餘,或求去退隱、或閉門謝客、或寄情禪林、或深隱市井、或縱情江湖,朝政於焉氣蔫,舉國自是不安。怎料東獨氏為轉移貪瀆辯飾事跡,竟效石敬瑭兒皇帝故事,意圖傾國奉與強鄰美夷氏,祈求保護。
雄才大略之士,見此光景,奔走呼號,競赴當年開國後人,現隱居關中之軒華氏,希圖東山再起,重振河山。然軒華氏雖聰穎明智,有品且格,無奈生性唯諾,守成有餘,霸業難就,尤其是周遭一班老臣,乃不脫暮氣、顢頇、黨同伐異行徑,徒令奈何。
朝野如此,也難怪登高賞心之人日少。想到此,已登臨一台地,乍爾天候驟變,風起雲湧,隱隱劍氣逼人,男子回顧愛妻:
「此有奇人乎?」風吹嵐散處,見三丈外巨松下一長衫男子正疾步運劍,劍影如霜,身隨劍舞,仔細一覷,竟乃失傳已久碧血劍法,男子示意折退,正此當兒,劍止氣沉,身後一陣朗聲:
「兄台乃豪邁之士,何必拘節而返!」旋而引吭:
「獨立三邊靜;輕生一劍知!」男子聞言,仍回頭趨前抱拳,不禁大驚:
「使君莫非楚燕氏?不想此時此地與君相遇!」女子更是大愕:
「意兒有禮了,憶昔君才宏偉,舉凡定國安邦大計,乃至曲水流觴,詩詞風雅,使君拈手而來,莫不傳誦廟堂市井,唯自十餘年前問鼎一戰,使君縱有青天之志,安民之才,終不敵貪婪人心,更遽聞遭岳家所陷,家散人離,此後竟無使君訊息,不想今日在此得遇,誠上天垂憐!」
「諾;豈敢!尊駕莫非安陽夏洛氏賢伉儷?聞君等令名已久,君之前人或曾血戰金甌關,或曾敗強虜於三江口,何忍令山河變色;登高賞景乎?」
「非也!子登泰山而小天下;聞君等所言必有安邦之心,敢與諸君一飲否?」
眾人聞言,見來時石階一壯漢手提食盒正大步跨來,風吹衣扯,已逕至巨松下掀盒取食,置於石几上,瞬間菜味酒香四散,楚燕氏收劍入銷,手取處,挾肉而啖,暢飲而盡:
「肉香酒醇,君莫非洛城砂鍋氏?自東獨氏竊位後,聞君義不食周粟,歸隱仙州島,何今日得遇?」
「諾!正是小可;本欲結交仙州島志士共舉大業,孰料島上諸人目光如斗,復又夜郎自大:文不足論卻妄稱李杜之後;才不足學卻自號管仲遺人。攀附古人以依偎,卻常錯置古人而不知;爭緣名人以取暖,卻常淪為掮客所玩耍。仙州島為父母地,本應為親者諱,但正所謂非以訾毀前人,實以嘉惠後學也,故不諱直言也。月前得聞天下志士意推軒華氏以舉事,忖志士多登高;仁人志氣投,嘗數度挑酒登山,意遇我輩,不想今日果與諸君相遇,莫非天意!觀彤雲漸聚,料有暴雨,何不共臨寒舍,舉觴論劍,共圖家國大業,不亦快哉?」眾人啖飲之餘,齊曰:「諾!」
大雨滂沱中,華燈初上,坊東自古風草堂以來,多書坊酒肆,每是文人騷客月旦人物,評文論劍之所在。隨砂鍋氏入一陋巷,排躂進一瓦屋,滿室暗香飄來,大異昔日以善烹川揚菜聞名洛城之砂鍋氏舊居。燈火處,窗明淨几,一牆字畫,襯以數盆芳蕤,竟似一風雅書坊。眾人跌宕不羈,或坐或觀。少頃,芬香漫屋,砂鍋氏已自內室端一砂鍋置於松木爐上:
「此砂鍋乃某以祖傳陳汁配以終南山雪花菇以烹,候君等已久矣,且與諸君享!」復取出一釀曰:「此乃英桂氏昔年所釀之醉杜康,今幸得與諸君暢飲也!」
「旨酒佳肴,豈能無樂,願借几上古琴一曲權充曲觴!」楚燕氏不待主人應允,早已自飲一杯,取琴置膝,琴音隱約盤旋,「松濤清韻」初奏,心開情移;轉而「高山流水」,唱和有應;忽而鏗鏘裂帛,眾人肅容,竟是「三關圍敵」也;乍而曲終收撥,擊几而歌:
奸佞當道兮民不安,民不安泰兮為芻狗,孰可忍?是可忍?怒劍拔!激濁揚清兮唯我輩……
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倪振金寫
秋高氣爽,本應遊人如織;奈何卻是稀如晨星。見此光景,不覺浩歎:「國事如麻,民不安泰,空負此大好江山美景!」歎者乃一清雋中年男子,今日偕愛妻意兒同登太華山,本約好不談國事,以免掃興,無奈終究觸景傷情。
拾級而上,蒹葭早漫,階梯已蕪,應是徒具已久。想也是,自東獨氏接大位以來,巨室朋黨交相爭利,左右親信賣官鬻爵,敢言之士,立被罷黜,有志之士,心灰之餘,或求去退隱、或閉門謝客、或寄情禪林、或深隱市井、或縱情江湖,朝政於焉氣蔫,舉國自是不安。怎料東獨氏為轉移貪瀆辯飾事跡,竟效石敬瑭兒皇帝故事,意圖傾國奉與強鄰美夷氏,祈求保護。
雄才大略之士,見此光景,奔走呼號,競赴當年開國後人,現隱居關中之軒華氏,希圖東山再起,重振河山。然軒華氏雖聰穎明智,有品且格,無奈生性唯諾,守成有餘,霸業難就,尤其是周遭一班老臣,乃不脫暮氣、顢頇、黨同伐異行徑,徒令奈何。
朝野如此,也難怪登高賞心之人日少。想到此,已登臨一台地,乍爾天候驟變,風起雲湧,隱隱劍氣逼人,男子回顧愛妻:
「此有奇人乎?」風吹嵐散處,見三丈外巨松下一長衫男子正疾步運劍,劍影如霜,身隨劍舞,仔細一覷,竟乃失傳已久碧血劍法,男子示意折退,正此當兒,劍止氣沉,身後一陣朗聲:
「兄台乃豪邁之士,何必拘節而返!」旋而引吭:
「獨立三邊靜;輕生一劍知!」男子聞言,仍回頭趨前抱拳,不禁大驚:
「使君莫非楚燕氏?不想此時此地與君相遇!」女子更是大愕:
「意兒有禮了,憶昔君才宏偉,舉凡定國安邦大計,乃至曲水流觴,詩詞風雅,使君拈手而來,莫不傳誦廟堂市井,唯自十餘年前問鼎一戰,使君縱有青天之志,安民之才,終不敵貪婪人心,更遽聞遭岳家所陷,家散人離,此後竟無使君訊息,不想今日在此得遇,誠上天垂憐!」
「諾;豈敢!尊駕莫非安陽夏洛氏賢伉儷?聞君等令名已久,君之前人或曾血戰金甌關,或曾敗強虜於三江口,何忍令山河變色;登高賞景乎?」
「非也!子登泰山而小天下;聞君等所言必有安邦之心,敢與諸君一飲否?」
眾人聞言,見來時石階一壯漢手提食盒正大步跨來,風吹衣扯,已逕至巨松下掀盒取食,置於石几上,瞬間菜味酒香四散,楚燕氏收劍入銷,手取處,挾肉而啖,暢飲而盡:
「肉香酒醇,君莫非洛城砂鍋氏?自東獨氏竊位後,聞君義不食周粟,歸隱仙州島,何今日得遇?」
「諾!正是小可;本欲結交仙州島志士共舉大業,孰料島上諸人目光如斗,復又夜郎自大:文不足論卻妄稱李杜之後;才不足學卻自號管仲遺人。攀附古人以依偎,卻常錯置古人而不知;爭緣名人以取暖,卻常淪為掮客所玩耍。仙州島為父母地,本應為親者諱,但正所謂非以訾毀前人,實以嘉惠後學也,故不諱直言也。月前得聞天下志士意推軒華氏以舉事,忖志士多登高;仁人志氣投,嘗數度挑酒登山,意遇我輩,不想今日果與諸君相遇,莫非天意!觀彤雲漸聚,料有暴雨,何不共臨寒舍,舉觴論劍,共圖家國大業,不亦快哉?」眾人啖飲之餘,齊曰:「諾!」
大雨滂沱中,華燈初上,坊東自古風草堂以來,多書坊酒肆,每是文人騷客月旦人物,評文論劍之所在。隨砂鍋氏入一陋巷,排躂進一瓦屋,滿室暗香飄來,大異昔日以善烹川揚菜聞名洛城之砂鍋氏舊居。燈火處,窗明淨几,一牆字畫,襯以數盆芳蕤,竟似一風雅書坊。眾人跌宕不羈,或坐或觀。少頃,芬香漫屋,砂鍋氏已自內室端一砂鍋置於松木爐上:
「此砂鍋乃某以祖傳陳汁配以終南山雪花菇以烹,候君等已久矣,且與諸君享!」復取出一釀曰:「此乃英桂氏昔年所釀之醉杜康,今幸得與諸君暢飲也!」
「旨酒佳肴,豈能無樂,願借几上古琴一曲權充曲觴!」楚燕氏不待主人應允,早已自飲一杯,取琴置膝,琴音隱約盤旋,「松濤清韻」初奏,心開情移;轉而「高山流水」,唱和有應;忽而鏗鏘裂帛,眾人肅容,竟是「三關圍敵」也;乍而曲終收撥,擊几而歌:
奸佞當道兮民不安,民不安泰兮為芻狗,孰可忍?是可忍?怒劍拔!激濁揚清兮唯我輩……
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倪振金寫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