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

心虛

心虛

考試院委員林玉体,日前提案,將國家考試中,凡具有「中國」字樣者,諸如「中國史」等,一律改稱為「本國史」。不出所料,在試院已幾乎全是獨派色彩的環境下,萬馬齊瘖,一致通過。對那些積心處慮,欲藉本土化去中國化的獨派人士而言,無疑打了一場大勝仗,卻也作了一個最心虛的決策。

眾所週知,前師大教授林玉休仇恨中國的性格,幾已走火入魔。舉例來說,他不但從不說他口中所鄙視、心中所仇視的所謂「北京話」;只因那是醜陋的中國話。卻弔詭推銷原本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,他口中所謂最好的語言;台語,更匪夷所思地偽詭辯飾:「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;而非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」之論點。也因此他會有這個提案及結果,對一些學界人士來說,雖很荒謬絕倫,令人咸感錯愕,卻也是意料中的事。

不過話說回來,今天獨派走火入魔的舉措,中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。長期以來,在中共一貫霸道、無知及在國內媚共份子的呼應下,一再獰惡打壓具有正統性,尤其具有強烈中國性格的名號:「中華民國」及「青天白日國旗」。既然你中共霸道打壓這個原本是最具統派意識的名號;又獰惡漠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,請問其用心與後果又與偏激的獨派人士有何差別?

其實就心理學來說,不管是獨派人士的去中國化,或是中共的畏懼中華民國這個名號,都是一種「心虛」的表現:不敢正視這個堂堂正正,曾經是人民解放軍所服膺的王師名號;這個曾經是台灣先民所追思的先人原鄉。

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九日 布衣居士倪振金寫於古風草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